英伟达(NVDA)凭借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了投资者的宠儿。然而,尽管其财务表现依旧强劲,但近期的市场反应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特别是在2024年Q2财报发布后,英伟达的股价一度下跌近20%,即使公司超出了预期的收入和每股收益(EPS)目标。虽然自此之后股价已部分反弹,但市场似乎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需求端的风险有了更大的疑虑。
英伟达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数据中心业务,尤其是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如亚马逊AWS、谷歌云和微软Azure)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资。
英伟达的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曾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中提到,“我们大约40-50%的数据中心收入来自这些云服务提供商”。然而,随着这些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Capex)在最近几个季度达到高峰,市场对其未来能否继续大幅投资产生了不确定性。这种投资放缓的可能性可能对英伟达的长期收入增长构成重大压力。
英伟达( NVDA )近年来凭借其在 人工智能 (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近期的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需求端的可持续性有所担忧。
在最新财报中,英伟达报告了强劲的收入增长,尤其是数据中心业务表现突出。根据英伟达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的披露,大约 40-50% 的数据中心收入来自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如亚马逊( AMZN )、谷歌(GOOGL )和 微软 ( MSFT )。这些科技巨头近年来大幅增加了资本支出,主要用于支持 AI 基础设施的扩展。然而,随着这些公司的最新财报显示出利润率和收入增长不如预期,市场担心未来的资本支出可能会放缓,这将对英伟达的收入增长构成压力。
尽管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竞争对手 AMD ( AMD )正迅速扩展其 AI 业务。最新数据显示, AMD 预计 2024 年的 AI 芯片收入将达到 45 亿美元,这表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剧。这一快速增长可能对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形成更大的挑战。
此外,英伟达的未来盈利预期也并不完全乐观。分析师预测,到 2027 财年,英伟达的每股收益将达到 4.71 美元,对应的前瞻市盈率为 26.2 倍。
如此高的估值意味着任何利润率下滑或需求疲软都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投资者可以使用多资产钱包 BiyaPay,定期检查英伟达的行情走势,选择交易时机。
如果有出入金困扰,也把它当做一个专业的美港股出入金工具,充值数字货币兑换成美元或港币,提现至银行账户,再入金到其他券商买入股票,到账速度快,而且不限额,不会让你错过投资时机。
尽管英伟达短期财务表现强劲,但投资者最好密切关注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公司利润率的可持续性,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英伟达未来在 AI 市场中的表现。
英伟达( NVDA )虽然凭借其在 人工智能 ( AI )领域的领导地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当前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资本支出放缓、竞争对手崛起以及开源技术带来的潜在威胁下,英伟达的增长前景面临诸多挑战。
英伟达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依赖于其数据中心业务,特别是来自云服务提供商如亚马逊( AMZN )、谷歌( GOOGL )和微软( MSFT )的大型投资。这些科技巨头近年来大幅增加了资本支出,推动了英伟达的收入增长。英伟达的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透露,英伟达约 40-50% 的数据中心收入来自这些云服务提供商。
然而,市场对于这些公司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样的高水平支出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衡量英伟达的增长潜力,我们需要看看其一些最大客户的近期表现。大多数大型云提供商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对其AI服务非常乐观,但华尔街对他们的未来预测又产生了怀疑。我们在最近的财报季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大型云参与者的表现并不好。
在第一季度的收益中,英伟达的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提到,大型云提供商在40年代中期贡献了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基础的百分比。
如果这些大型云提供商因 AI 支出而遭到华尔街的强烈反对,那将不可避免地损害英伟达。
三大云提供商在本财报季表现不佳。所有这些都明显落后于大盘。他们有特定于公司的问题,但对他们来说,常见的看跌论点之一是 AI 上的大量资本支出,这并没有带来利润率和收入轨迹的改善。
我们可以看看 Amazon 的 AWS 在过去几个季度的收入趋势。
AWS一直在AI上投入巨资,希望推出新的AI服务并吸引更多客户。然而这并没有显著增加公司的收入轨迹。在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的 Cloud 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
在过去几个季度,三大云提供商的资本支出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现在他们每个人都估计本财年的资本支出接近500亿美元。大部分增量支出用于构建 AI 服务和从英伟达这购买昂贵的芯片。然而,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些云参与者的利润率和收入出现实质性改善,华尔街可能会对这些投资变得非常悲观。
英伟达公司的管理层押注 AI 需求将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增加。但是,当我们查看宏观图表和一些主要客户的表现时会发现,这并不能保证。
虽然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竞争对手 AMD 近年来不断加大在 AI 芯片领域的投入,逐渐形成了与英伟达抗衡的局面。AMD 的 AI 芯片收入预计在 2024 年达到 45 亿美元,远高于前几年的预期。这种快速增长将对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构成威胁。
AMD预计2024年AI芯片收入将达到45亿美元,这一预估在过去几个季度中持续上升。
2023 年底,AMD 估计 AI 芯片收入仅为 20 亿美元,2024 年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轻松突破 50 亿美元的大关。这虽然只是英伟达收入基数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如果 AMD 目前的增长轨迹在 2025 年继续下去,我们可能会看到英伟达利润率面临重大阻力。尽管英伟达的市场份额更高,但华尔街可能会对该公司特别丰厚的利润率的能力越来越谨慎。
最近一个季度,收入连续下降。英伟达的在美收入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为 135 亿美元,而在 2025 年第二季度为 130 亿美元。
这种环比下降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大型科技客户已开始重新评估其 AI 支出。这种环比下降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很高,将对公司的收入造成不利影响。
开源技术的兴起是另一个对英伟达未来增长构成威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开源 AI 解决方案,以降低对专有技术的依赖。
2023年9月,一群科技巨头齐聚一堂,基于Linux的基础结构成立了统一加速基金会(或“UXL基金会”)。
该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本质上是创建英伟达 CUDA软件平台的开源替代方案。该计划的一些主要创始成员包括Alphabet Inc.(GOOG)、Google Cloud(GOOGL)、Arm Holdings plc(ARM)、英特尔公司(INTC)、高通公司(QCOM)、三星和VMWare,后者现在归博通公司(AVGO)所有。
我们的成员团结在开放标准和开源的支持下,为所有处理器(包括CPU、GPU和AI处理器)构建多架构和多供应商软件生态系统。——UXL基金会
像 Google 这样的 英伟达 关键客户领导了创建CUDA替代方案的努力,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鉴于在所有三大云提供商中,谷歌拥有最强大的定制芯片来处理生成式AI工作负载,这一点尤其正确。
得益于这领先地位,它最有能力围绕内部AI处理器构建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
不管云提供商中的领先地位如何,谷歌为这款开源软件的开发贡献其专业知识的事实表明,公司不愿意继续为英伟达 的 GPU 支付高价。
而且 UXL 基金会并不是解决英伟达 CUDA 护城河的唯一努力。
UXL 基金会的计划是削弱英伟达对 AI 软件的控制力的众多努力之一。
根据 PitchBook 应路透社要求汇编的定制数据,投资家和企业资金已向 93 个独立的项目投入了超过 40 亿美元。
开源本质上意味着代码完全透明,这基本上允许任何第三方开发人员自定义和构建软件,从而实现更快的进步和创新。
与此同时,英伟达仍在内部开发人员身上投入大量资金,以创新新产品和服务,并扩展其平台的功能。
环比而言,GAAP 和非 GAAP 运营费用增长了 12%,主要反映了薪酬相关成本的增加。
随着我们努力开发下一代产品,全年运营费用预计将增长 40% 的中上部。
——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2025 年第 2 季度 英伟达 财报电话会议
创新越来越强大的 AI 解决方案确实会产生更高的运营费用。但英伟达无法为其 Blackwell 产品收取相应的溢价,以支付开发如此强大的 AI 技术所上涨的成本。随着竞争对手的芯片迎头赶上成为引人注目的替代品,而开源软件的兴起侵蚀了英伟达最大的护城河,该公司的定价能力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因此,营收增长放缓和利润率收缩的双重作用下,可能会抑制住当下围绕英伟达的兴奋情绪,最终很可能造成股价的大幅回调。
现在,尽管开源软件的威胁越来越大,但请注意 CUDA 并不是 英伟达 提供的唯一软件服务。
在英伟达所拥有的众多不同软件服务中,也许最有前途的是 “NVIDIA AI Enterprise” 操作系统。事实上,英伟达为这场 AI 革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来运行复杂的 AI 工作负载。
Amazon 基于 Linux 的 AWS 的崛起如何随后催生了新的软件即服务(SaaS)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SaaS 公司中的几家已经成为 Nvidia AI 操作系统的重要客户。
事实上,ServiceNow, Inc.(NOW)和 Adobe Inc.(ADBE)等软件巨头一直是 “NVIDIA AI Enterprise” 的最早采用者之一。虽然 Salesforce, Inc.(CRM)一直主要依靠 Google Cloud TPU 来训练自己的 AI 模型,但这家企业软件巨头最终也在上周透露了与英伟达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构建 AI 代理。
现在毫无疑问,就像 UXL 基金会努力创建 CUDA 的开源替代方案一样,也将努力开发 “NVIDIA AI Enterprise” 的开源竞争对手。
未来十年我们将见证的是一场拉锯战:英伟达将努力通过价值主张增强让客户深深地融入其生态系统,而开源供应商将寻求通过简化转换过程,并宣布成本效益和代码透明度等优势来吸引客户。
通过软件服务,英伟达逐步从传统的硬件销售向 SaaS 模式过渡。
与一次性硬件销售不同,软件服务能够为英伟达带来持续性的收入流。客户通过订阅 Nvidia AI Enterprise 等平台,能够定期支付费用,以获取持续的服务支持和技术更新。这种 SaaS 模式为英伟达带来了收入的多元化,同时减少了其对硬件销售的依赖。
根据英伟达的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展其软件和服务业务。这一扩展不仅能够帮助公司在硬件市场外找到新的收入来源,还能够提升其整体毛利率和盈利能力。通过提供一体化的 AI 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英伟达正在逐步成为全球 AI 市场的综合服务供应商。
不仅如此,一旦企业的 AI/LLM(大型语言模型)在英伟达专有的 AI 软件平台 CUDA 上完成训练,从成本角度考虑,转移到其他平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随着 LLM 在未来几年内在该平台上的进一步发展,这条护城河预计将会变得更加坚固。
基于这样的趋势,有预测认为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在十年内可能略微提升至90%。这一预测受到了即将推出的 Rubin芯片系列的积极影响,这为英伟达提供了进一步推出新芯片系列的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英伟达正在使用自己的AI技术来设计芯片,这是其他公司目前无法实现的。英伟达还能够使用其 Blackwell 芯片来执行相同任务,甚至在其他公司获得 Blackwell 之前就能部署。
简而言之,英伟达能够利用最新的AI芯片和软件来设计更好的下一代芯片,并且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早地做到这一点。这正是许多人认为英伟达拥有深厚护城河的原因之一,也是其获得AA-信用评级的部分原因。
从乐观角度看,英伟达的长期市场机会依然巨大。
特别是数据中心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可能会达到 2 万亿美元规模,进一步支撑英伟达在加速计算平台领域的领导地位。英伟达在 AI 基础设施中的强大技术优势和 CUDA 平台之外的生态系统整合,意味着其短期内不会被竞争对手轻易超越。
即便在熊市预期下,其下行空间也有限,而上行潜力仍然十分可观。
对于已经持有英伟达股票的投资者,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和开源技术的威胁,考虑到英伟达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市场潜力,继续持有该股票是合理的策略。
然而,对于尚未持有英伟达头寸的投资者,当前的高估值可能不适合立即入场,随着营收增长放缓和利润率下降的风险,短期内股价回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此,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定是否增持或首次买入英伟达股票。